不一样的鲁迅先生作文600字(一):
1918班王雨萱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又是怎样的不同?
读过鲁迅文学作品的人都知道,鲁迅先生可是讽人高手。他每次讽刺人都体现了中国人的风格:话中有话。明白人思考后便知,不明白的人始终不知其中的深层含义,他对待不平不公不正的事总会“大打出手”。并且说话还不带脏字的,他的朴实真实赢来了许多人的赞赏,同样也遭受了攻击,在文章中我觉得他特硬气,私底下他还是个很随性的人。
在《回忆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提起了鲁迅先生不因一家早餐店用他所译的原稿包油条而生气,并且还拿自己出书的校样用来凯桌子,真是随性大度。在作者笔下的鲁迅先生风趣幽默,平易近人、勤奋、尊重他人、讲究细节、宽容。能看到这样的鲁迅先生,真是有趣得很。
更让我认为鲁迅先生与他人不同的是,他对死的看法。在那个时代甚至现在信佛教之人特多。那时,就如鲁迅先生的《死》中所提到的,人们认为死后会成为神仙,鬼怪…各种对死的态度和看法。而鲁迅先生则不一样,完全不受佛教影响,忠心革命。一心想着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革命中去,尽量的为革命付出最后的努力的他,在这时也不会停止奋斗。
弃医从文为革命,发表言论为革命,劳神伤身为革命,您这样做是为了什么?“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一颗深沉的爱国之心。这就是不一样的鲁迅。
不一样的鲁迅先生作文600字(二):
三月八日到了,鲁迅先生已经逝世八十多年了。从傍晚到子夜,静静地,一个人坐到窗前。任冷雨打着窗棂。灯下一盆吊兰,淡淡的吐涂着一壁翠色的书柜。身上微微泛起凉意,想起了鲁迅先生,泪水就滑落下来。
时光在一次次骊歌中走去冷然无回地走去。
看过先生的照片,不高,也就一米六左右。相貌平平,浓眉,留着密密的胡子,穿着朴素的大褂,踏着黑色的布鞋,双手背在后面。眉宇中透着几丝庄严。先生挺幽默的,常常讲一个笑话,把自个儿逗笑了,笑的咳嗽起来,许先生气着拍拍先生的背。
将时光追溯到先生求学的那时,那时,先生从国内毕业要去日本学医,那时,中国还是块儿肥肉。被侵略者蚕食瓜分,那时,先生在日本人面对日本学生的侮辱。看着电影里中国人被杀,也随着鼓掌,那时先生忍无可忍,弃医从文,思绪扯回,看到现在的中国,先生会很开心吧,如果他在。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见识到先生的家国情怀,当然,他也是位严谨的学者还是位慈祥的老人。对青年人的失误,他绝不容忍,先生总是白天侍客,睡觉,晚上写作常常从皎皎月光写到灿灿阳光。小孩儿犯错了,他会和蔼的对他说之后,孩子们开心的玩去了。他说,孩子只是孩子,不要在成长中的幼苗,淋盆冷水。是啊,孩子只是孩子。昼夜写作的伦令人无隐中添了几分敬意。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雨住了,凉意也散了。脸上挂着的几颗泪珠也早已化为泪痕,先生的容貌,先生的……诈末了,把一半分为分与痛苦,看着天上的太阳,它笑着,跌落下来,却没将先生带回……
不一样的鲁迅先生作文600字(三):
1918班陈振东
在中学生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一句略带调侃的顺口溜,道出了我们中国学生学习鲁迅文章的“血泪史”——他的文章并不是用来阅读或审美的,而是供分析用的,几乎文章中的每句话都含沙射影,指桑骂槐,话里有话,让人永远琢磨不透,这是我在网络上看到的一些评论,然而真正走进鲁迅后鲁迅真的那么可怕吗?
七年级上学期我们读了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走进了他的乐园,看到了童年鲁迅的可爱与调皮,他会用手指按住斑蝥的脊梁让它喷出一阵烟雾来,还会去拔何首乌根,牵连不断地拔起来,把别人家的泥墙都弄坏了等等。之后还系统地读了《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发现了一个真实的鲁迅、一个爱爸
爸的鲁迅,一个可以亲近的鲁迅。
读了关于鲁迅的一些文章后,我知道,鲁迅无论是作品、思想,还是人格、性情,都非常丰富。我们以前只是看到他勇猛、刚毅的一面,作为战士的一面。读了他的书后,会发现他作为普通人的另一面被许多人所忽视。其实呀,在生活中的鲁迅,他嘴馋、爱看电影,好莱坞的大片肯定也不会落下。
学了《回忆鲁迅先生》这一篇文章后,发现在萧红的笔下,鲁迅先生的另一种可爱,他是爱笑的。“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的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来。”这段话写出了鲁迅先生并非过去大家经常看到的“短发竖立,目光犀利,眉头紧皱,面庞消瘦,或沉思或眺望没有笑容,凝重而严峻”的面孔,而是一个爱笑的,从内心里充满欢喜的鲁迅,他就像我们普通人一样。
不一样的鲁迅先生作文600字(四):
1918班郭子嫣
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说起鲁迅,第一个冲进我脑海的就是鲁迅先生手握笔,用笔与黑暗社会“争锋相对”的场面。似乎只是这个,可却不止这个。
鲁迅经常被邀请去做演讲。他的演讲是妙趣横生的,气氛十分活跃,常常被掌声、笑声包围。
有一次他从上海回到北平,北师大邀请鲁迅去做演讲,题目是《文学与武力》。有大部分同学看到过报纸上不少攻击鲁迅的文章,替他打抱不平。鲁迅在演讲中说:“有人说我这次到北平,是来抢饭碗的,是卷土重来;但是,请放心,我马上就要卷土重去了。”这一席话顿时引得会场上充满了笑声。面对“攻击”的鲁迅,宽容的对待了它,甚至还将它以幽默的话语在演讲上提到,原本冷清的场面热闹起来。
鲁迅是个十分自律、好学的人。鲁迅从小就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十分优异,学校奖励给鲁迅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夜晚极为寒冷时,难以继续学习,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进嘴里嚼着,辣的直冒汗,但他坚持用这种方式使自己不那么冷,专心学习。也正因为他从小的自律、好学,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鲁迅先生的一生都在与黑暗社会抗争,他把笔当做武器,使用幽默,诙谐的方式将心中的气愤和斗争的心理一言而尽,未上战场却酷似战场。
鲁迅先生时刻都在告诉我们要爱国、正直。茅盾说过:“要冒这一切伟大的永久纪念的必得办到,有一个先决条件:学习鲁迅!”
不一样的鲁迅先生作文600字(五):
1918班林文
对于鲁迅的最初印象来源于臧克家的《有的人》,就是一个敢于做斗争的革命家,但并没有具体的形象情感可言。之后就是他写的《孔乙己》了,让我知道他的文笔如此有冲击力,不愧被称为”民族魂”。但他似乎仍然是飘缈的,像西方的上帝一样。
后来就是《朝花夕拾》,一个真正拥有自身性格的鲁迅在我心中逐渐建立起来,严肃的,沉着的,善恶分明的形象。他又似乎变得难以靠近,作品似乎晦涩难懂,他似乎跟奥本海默一样锋芒必露,但从巜琐忆》作者所记述的事物来看,鲁迅对待作者并不像巜朝花夕抬》中那样,反而十分平易近人,文中鲁迅外貌十分清濯,与他那性格属实一样,喜欢不加粉黛,品格如莲。他对于作者十分欣赏,没有严格要求,反而道出与他性格又不符合的鼓励,这些都让我心中那个鲁迅拥有了血肉之躯,他就跟普通人一样,骨子里透出那份亲近柔和,但他刚毅的性格注定他的伟大,不断地换笔名各种嘲讽反动派,那种永远勇于作斗争的精神怎地不被后人赞颂!
本以为他独自一人,没想到他拥有如此多的朋友。他十分健谈,每一句话都能引人侧目。他又尊重每一个人,会宽容他人的无心之过,这些无疑为他交友提供保障。他就是一个闪光点,被人所注目,仰望。而我则是其中一员。
当我得知他是带病工作去世,病当然是积劳成疾的,但为何不停下脚步呢?《死》中给了我们答案,因为知道死神会降临,所以期盼故乡的春天。他一生充满传奇,本是医学高材生,却因故乡有难弃医从文,不被恶势力所侵蚀。一生都在斗争,一生都在为民。
出师未捷身先死,世上再无诸葛亮。横眉冷对千夫指,世上再无周树人。
不一样的鲁迅先生作文600字(六):
1918班周新乐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他做了很多爱国忧民的举动,支持马克思主义者,坚持一生与国民党作对,为中国的变革做出巨大牺牲,被后人铭记在心。
他生存在一个黑暗的年代,而且他还有一颗爱国之心。起初他从医,以为可以在乱世中拯救其它的人,可是他想错了,在这黑暗的社
会中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哪怕你再厉害,一时间成千上百人他也救不了。所以他想唤醒人们心中的善良,于是他弃医从文,用笔当自
己的武器,一次又一次反抗着黑暗势力。一生创作批判了黑暗势力、国民的愚昧无知。而面对着国民党的针对,他百折不挠、坚决斗争,
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就是这样鲁迅先生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愈来愈高形象是庄重、威严。
但其实鲁迅先生还是有自己的另一面。
有一次鲁迅先生从日本读书回来,要去朋友家谈天。而路上要经过一片坟地,鲁迅先生去得很晚,天空中有很大的月亮,鲁迅先生正
走得起劲时,看到远方一个白影,鲁迅先生却不怕鬼,因他在日本学医,解刨啊、抬死人啊都干过,所以没有怕,反而想去见一见“鬼”
的真面目,于是慢慢走去,用硬底皮鞋踢出去,白影“嗖”的一声叫出,鲁迅先生发现这还是个人,在晚上盗墓,想穿白布装鬼,好方便
自己“工作”。可偏偏遇上鲁迅先生了,直接被打回原形。而鲁迅先生还不忘调侃一下,说:“鬼也是怕踢,踢他一脚马上变回人。”这也告诉我们不能迷信,勇敢去面对困难,更重要的是不能相信这世上有鬼了!
而鲁迅先生这一故事也让我感到鲁迅先生的不同:他不迷信、胆大,而且幽默风趣,敢于去追求事物真相。更有趣的是还有他那见了“鬼”还不怕的性格。
不一样的鲁迅先生作文600字(七):
中国曾经有个伟人,他不是战士,胜似战士。他一生用笔作战,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的就是他——周树人,即鲁迅。
鲁迅先生本不是作家,他原本是学医的。由于当时的社会很黑暗很混乱,他意识到学医只能医病不能医愚,于是毅然决然地弃医从文当了作家,用思想做笔伐,用纸笔做武器,无时无刻不为反帝反封建而战斗。
鲁迅先生虽然是学医的,但文笔却深邃得很。他的文字幽默诙谐又针砭时弊,深得民心。虽然鲁迅先生不像战士一样在战场上为国拼搏,也不像国家领导人为国家利益谈判,但却凭着一己之力,用一支笔默默地反抗着黑暗势力,不卑不亢,坚韧不拔。这也引起了黑暗势力的仇恨,想要将他除之而后快,他没有放弃斗争,一生换了一百多个笔名,鲁迅就是其中一个。黑暗势力一次又一次地迫害鲁迅先生,但鲁迅先生一直都是乐观的,哪怕只有他一人作战,他也会孤独地战斗下去。
鲁迅先生一边反抗黑暗势力,一边也不忘心系他人。
鲁迅先生从来都是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一次先生家里有两个保姆,不知何故,发生了几次口角,他受不了整天的吵闹,病倒了,晚上经常失眠。隔壁的俞芳小姑娘问道:“大先生,你为什么不喝止她们?”鲁迅先生微笑着说:“她们闹口角是因为彼此心里都有气,我若喝止,虽可以暂时压制她们的愤怒,但她们心里那股气终是去不了的,恐怕还会因此失眠,与其三个人或两个人失眠,还不如让我一个人失眠。”
鲁迅先生为人民任劳任怨,却从未有半句怨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对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鲁迅先生虽早已病逝,却永远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永垂不朽。正如诗人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