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经典句子 了凡四训感恩句子(精选2篇)

了凡四训经典句子 了凡四训感恩句子(精选2篇)
时间:2025-02-13 17:09

  了凡四训经典句子(一):

  1、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

  2、吾辈处末世,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

  3、难忍处能忍,故天降之福亦厚。贫贱作福皆难,难而能为,斯可贵耳。

  4、凡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肆者自敛;建所温良若此,天启之矣。

  5、世间享有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孙保之。

  6、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汝之命未知若何?

  7、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8、出而事君,行一事,毋谓君不知而自恣也。刑一人,毋谓君不知而作威也。

  9、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

  10、人有不及,情所宜矜;悖理相干,于我何与?本无可怒者。又思天下无自是之豪杰,亦无尤人之学问;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吾悉以自反,则谤毁之来,皆磨炼玉成之地;我将欢然受赐,何怒之有?

  11、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

  12、若不反躬自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13、汝之命,未知若何?即命当荣显,常做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常做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

  14、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

  15、上帝好生,物皆恋命,杀彼养己,岂能自安?且彼之杀也,既受屠割,复入鼎镬,种种痛苦,彻入骨髓;己之养也,珍膏罗列,食过即空,疏食菜羹,尽可充腹,何必戕彼之生,损己之福哉?又思血气之属,皆含灵知,既有灵知,皆我一体;纵不能躬修至德,使之尊我亲我,岂可日戕物命,使之仇我憾我于无穷也?一思及此,将有对食痛心,不能下咽者矣。

  16、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17、稍有见识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也。

  18、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

  19、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皆当自考。

  20、故凡见人行一善事,或其人志可取可资可进,皆须诱掖而成就之。或为之奖借,或为之维持,或为白其诬而分其谤,务使其成立而后已。

  21、凡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肆者自敛。

  22、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

  23、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

  24、天下无自是之豪杰,亦无尤人之学问。有不得,皆几之德未修,感未至也。

  25、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

  26、吾悉以自反,则谤毁之来,皆磨炼玉成之地,我将欢然受赐,何怒之有?又闻而不怒,虽谗焰熏天,如举火焚空,终将自息;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怒不惟无益,且有害也。

  27、君子所存之心,只是爱人敬人之心。盖人有亲疏贵贱,有智愚贤不肖,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孰非当敬爱者?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

  28、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我。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

  29、但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第二,要发畏心;第三,须发勇心。

  30、担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

  31、又闻而不怒,虽谄焰熏天,如举火焚空,终将自息;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

  32、凡与人相处,当方便提斯,开其迷惑。譬犹长夜大梦,而令之一觉;譬犹久陷烦恼,而拔之清凉,为惠最溥。

  33、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

  34、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

  35、家之父兄,国之君长,与凡年高,德高,位高,识高者,皆当加意奉事。

  36、一心忏悔,昼夜不懈。经一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验。岁复一岁,递递改之。

  37、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

  38、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

  了凡四训感恩句子(二):

  1、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2、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

  3、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

  4、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

  5、事君如天,古人格论,此等处最关阴德。试看忠孝之家,子孙未有不绵远而昌盛者,切须慎之。

  6、吾辈处末世,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敛才智,若无若虚。

  7、乃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现行虽善,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

  8、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搁一生。

  9、君子所存之心,只是爱人敬人之心。盖人有亲疏贵贱,有智愚贤不肖;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孰非当敬爱者?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能通众人之志,即是通圣贤之志。何者?圣贤之志,本欲斯世斯人,各得其所。吾合爱合敬,而安一世之人,即是为圣贤而安之也。

  10、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

  11、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12、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

  13、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福祸,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

  14、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学者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

  15、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

  16、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

  17、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也。

  18、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

  19、具是三心,则有过思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

  20、凡人之所为人者,惟此恻隐之心而已,求仁者求此,积德者积此。

  21、凡欲积善,决不可徇耳目,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皆当细辨。

  22、凡有财有势者,其立德皆易,易而不为,是为自暴;贫贱作福皆难,难而能为,斯可贵耳。

  23、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欧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有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

  24、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25、但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第二,要发畏心;第三,须发勇心。具是三心,则有过思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

  26、命自我立,福自己求。一切祸福休咎皆自当人掌握,行善则积福,作恶则招祸。

  27、出而事君,行一事,毋谓君不知而自恣也。刑一人,毋谓君不知而作威也。事君如天,古人格论,此等处最关阴德。试看忠孝之家,子孙未有不绵远而昌盛者,切须慎之。

  28、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

  29、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当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

  30、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敛才智,若无若虚。

  31、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

  32、发愿改过,明需良朋提醒,幽须鬼神证明;一心忏悔,昼夜不懈,经一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验。

  33、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天动地,而造福由我。

  34、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

  35、又为善而心不着善,则随所成就,皆得圆满。心着于善,虽终身勤励,止于半善而已。譬如以财济人,内不见己,外不见人,中不见所施之物,是谓三轮体空,是谓一心清净,则斗粟可以种无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倘此心未忘,虽黄金万镒,福不满也。

  36、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阴阳之际微矣哉。

  37、在家而奉侍父母,使深爱婉容,柔声下气,习以成性,便是和气格天之本。

  38、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孙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孙保之;其斩焉无后者,德至薄也。

  39、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

  40、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搁一生。

  41、夫以舜之明哲,岂不能出一言而教众人哉?乃不以言教而以身转之,此良工苦心也。

Copyright © 2008 www.zwg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好作文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17000724号-7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