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物件里的旧时光作文800字(一):
记忆,细细碎碎,似那阳光穿过梧桐的枝叶,照进静谧的心原……
一一题记
至今依稀记得,每当烟囱里升腾出袅袅的炊烟时,那便是即将开饭的”闹铃”。
老灶台的模样在记忆中一直未变。方方正正的灶台中间有两个圆形的洞,下面还有两扇像似的小洞。灶台的旁边堆积着柴草、老树枝、晒干的豆壳……
彼年幼时,我最爱看的便是奶奶在灶台前”大显身手”的样子,奶奶熟练的将油洒向锅中,油还没热之前又去添了几把柴火,当油在锅中”舞蹈”时,就可以下菜了。用勺子不停地翻炒,再加上提前准备好的肉将二者合二为一,洒上香料香味很快就出来了,挑逗着我的每一个味蕾。
无论做什么都离不开老灶台,它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了。
据奶奶说老灶台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了,不过老灶台看起来却并不像经历过岁月的”摧残”它依那么简单朴素干干净净,好似一位白衣少年。
我问奶奶为什么对老灶台这么情有独钟?奶奶回答道:”有些东西用着用着就丢不开手了,用着用着就感觉和它融在一起了。”那时候的生活没有现在这么富裕,一切都要靠双手。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煤气、蒸箱……开始习惯了科技生活却,忘记了最初的味道。如果,你尝过老灶台做的饭菜你一定会难以忘怀。因为它寄予了几代人智慧、艺术的结晶传承至今。这是多么宝贵的一段回忆啊。
《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李白在深夜中听到《折扬柳》时,内心更是感慨万千。他沉浸在家乡美好生活的回忆中无法自拔……老灶台,亦是如此。这不光是几代人的传承,更是几代人的乡愁。时代的发展,使不少人舍弃了过去选择了现在,我并不这么认为,只有不忘初心才能有现在的成果,才是真正的回忆啊!
这种回忆早以融入到我们的生命当中,似一首凯歌源源流传,似一艘小艇带我们驶向那个充满温暖的地方一一一家。
左手握刻刀,右手握印章,那青石上的裂纹犹如闪电把心绪慢慢兑换成了线,一滴汗落在眉间,留下那永不变的回忆……
记忆的暖,谁也夺不走。旧时光里的老物件始终如一……
小物件里的旧时光作文800字(二):
记忆,零零散散,细细碎碎,透过朦胧雾霾,留下温柔缱的画卷,抚慰人的心田。
——题记
在昏暗孤寂的角落里,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蜘蛛网,堆积了厚厚的灰尘,我轻轻地取出一件旧物,抹去它身上日月积攒的尘埃,倍感熟悉。岁月尘埃的封锁,早已让这蒲扇失去光彩,泛着枯黄。我久久地注视着这历经沧桑的蒲扇,那段逝去的时光触手可及。
夏夜,明月惊鹊,清风鸣蝉。那时候,我总和奶奶在庭院里纳凉。我斜坐在外婆的膝头,看着头顶的一方星空,听着环绕耳畔的虫鸣。外婆则用手轻柔地扇动蒲扇,微凉的风萦绕我的全身。外婆时不时往四周扇扇,嘴里呢喃道:“蚊虫别来叮我家宝宝啊!”我吮着手指,看着外婆。朦胧月色下,她的双眼犹如清澈明净的潭水,透着慈祥与疼爱。院门前的竹林里透着一丝丝亮光,像是跃动的阳光,外婆说那是萤火虫。那摇动的扇,那浮动的萤火,真有“轻罗小扇扑流萤”的韵味。外婆一边给我扇风,一边给我讲有趣的故事,许是民间流传,许是农家趣事,许是神话奇闻……凉风,故事伴着我进入甜蜜的梦乡。
“嘿嘿!还记得吗?但是奶奶就是一直用这小破蒲葵扇给你扇凉驱虫的。你猜猜,它都多大岁数了?”奶奶看见这把蒲扇,眼里冒着光。“额……让我猜猜,从我小时候,大概有十几年了吧。”我掐着下巴疑惑道。“哈哈,它都有好几十啦,不仅是你,它还陪伴了你爸爸一个又一个夏夜呢!”奶奶笑笑,目光远眺,仿佛在凝望这那段岁月。那个年代,还没有空调,风扇也是奢华。“每当夏夜夜幕降临,壮汉女子们都会到庭院里打打牌,唠唠嗑。我就抱着你爸爸坐在树下,用这蒲扇给他扇风,待到他静静入睡,我又把他抱到屋里的摇篮中。夜里,蒸笼般闷热,你爸爸翻来覆去睡不着,就哇哇哭,我就有得拿着这给他扇凉。这些仿佛都在昨天。时间可真快,一转眼,你们都是大小伙了,也都有了空调。”
我鼻子一酸,静静地看着奶奶苍白的头发和布满沧桑的皱纹和那把老旧的蒲葵扇。
科技在发展,人类的追求也从未停止过。有了先进的空调,落后的蒲扇终究会被淘汰。但它们也述说着让人曾经流连忘返的一份情,老物件虽然没有那么耀眼了,可是,它最懂得陪伴人的情思,陪伴人度过一段有故事的生命。老物件,是情,亦是陪伴!
小物件里的旧时光作文800字(三):
一个寒冷的冬夜,外面的北风呼呼地刮着,虽隔着窗户,但也会被冷气所“侵袭”。我手脚冰凉地钻进被窝,双脚习惯性地在被窝中摸索,像在寻找什么,我知道,我在寻找的,正是奶奶带给我的温暖。
每年放寒假了,回老家过年,奶奶都会给我准备一个铜质的扁扁的圆壶——汤捂子,经过岁月的打磨,它的表面已磨得锃亮,正上方有一个提手,方便携带,提手下面有一个带螺帽的口子,热水就从这个口子灌进去,然后放好盖子内的一块防渗漏的小垫片,盖上盖子,就可以使用了,是不是非常方便呢?
为了防止我被烫伤,奶奶还总是贴心地在外面包上一层棉布,在我睡前放入我的被窝,为我温暖着一夜的梦。
这样一个古铜色的有点南瓜形状的物品,将奶奶的温暖传递给了我。望着上面的那些磨不平的凹凼,不禁觉得亲切很多,磨得发亮的外壁上,似乎在向我诉说着那一个个陈年往事。
三十年前,奶奶花了五十元买下了它,在那样一个一斤肉只要一元五角的年代里,这是一个多么珍贵的东西啊!这个汤捂子陪伴着爸爸的童年,现在也温暖着我的童年。
爸爸小时候放学回家时天已经黑了,在狭小的屋子里,因限时供电,只能借着微弱的煤油灯光读书学习。天气寒冷的冬夜,常常被冻得手脚冰凉,这时奶奶就会从抽屉里取出汤捂子,灌入半壶开水,再细心地用布裹上几层,放在父亲的脚下,给予他更多的暖意。煤油灯的光也越发显得闪亮,似乎都被那样一个温馨的场景感动了。
现在,奶奶也同样用汤捂子捂着我的脚。只是,人物变了,场景也变了,不再是狭小的屋子里,而是宽敞的房间里,不再是微弱的煤油灯下,而是明亮的台灯下。但是,唯有一个是不变的,那就是爱呀,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爱,一个奶奶对孙女的爱啊!
随着时代的发展,汤捂子虽然逐渐被热水袋和电热水袋等更轻便的物品替代,但是,它就像奶奶的爱一样,只要你需要,就一直会伴在你身旁。而且它寿命长,环保,可以循环使用,真正是个宝贝呢!
我双脚不断地搓动着,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丝暖意,我出神地盯着天花板,心想着这周末该回去看看奶奶了,去寻找那份久违的温暖。
那个古铜色的汤捂子,一暖,就暖了许多年,就暖着祖孙三代的梦,我会永远记得那萦绕在脚边的温暖……
小物件里的旧时光作文800字(四):
黄欣荣
放大镜,这是一种极常见的工具。在此刻的灯下,却成了时光的放映机,静默,而又灵动;剔透,而又深沉。此刻的雨中,童年缓缓流淌……
放大镜承载着嬉闹的欢乐,充满奇异的幻想。犹记得童年的一次课堂上,我同桌那怒气冲冲的眼神。那节课是故事会,可能是因为故事讲得太生动,同桌的眼皮开始干架了,一边是八嘎八嘎的日本眼皮,多次冲锋,一边是乌拉乌拉的俄罗斯意志,绝不屈服。不过一会儿,中国的熊猫睡意一下子占领主权。“嘭”一声,他倒在了叙利亚豪华桌上。我在他面前架起了意大利“放大炮”——放大镜。然后我招呼几位同学瞄准他……晶莹的神仙口水流了出来被无限放大,欲仙欲死的同学们又活了过来。
“叮铃铃”下课铃响,同桌蹭一下站起来,叫了一声“全班起立!”也不知道他梦到了啥,顿时全班笑声传出天际,他那满桌的口水呦!当他看见那面前的放大镜时,一瞬间将眼睛盯上我。尽管我不断防御躲避,还是被他的眼神穿透。他邪魅地来了句:“儿童放学归来晚,放学有种不要走。”可把我乐坏了!
放大镜不仅承载着欢乐,也放大了如流水般脉脉的温情。深夜暖黄色的灯光映着白墙,墙上略显佝偻的身影晃晃。那是母亲。凝视着桌上仿佛是斯芬克斯之谜一般难解的数学习题,我面临着莎士比亚的质问,“生存”还是“死亡”?正在纠结中的我,选择回避。目光不禁游移开去,便看见在灯光下格外剔透的放大镜。
拿起它,凑到妈妈跟前,妈妈在织毛衣。透过放大镜,一针一线耐心织就的纹理清晰可见。历史风声中传来一声呢喃“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窗外淅沥雨声中回荡着一声呐喊“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纵然岁月侵吞了母亲俏丽的容颜,纵然成长囚禁了无邪的童真,此刻,凝望着眼前的放大镜,依旧玲珑剔透。伴随着呼啸的风声,那如流水般的旧时光在眼前划过,似是坐着辗转的绿皮火车,靠在车窗凝望远处一般凝视窗外,身边是萧索飘零的秋叶,心中却回到了那四月的艳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