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战观后感五年级(精选6篇)

地道战观后感五年级(精选6篇)
时间:2025-03-31 15:51

  地道战观后感五年级(一):

  陈宣贺

  “地道战,嘿,地道战……”到了现在我还是在一遍又一遍地唱着这首经典的歌曲。

  虽然是二刷,可那种打日本鬼子的爽感也是一丝不减,有的时候,日本人找不到我们而我们却看得到鬼子时,我不知不觉有点窃喜又兴奋。

  我非常好奇,这部电影是怎么拍的。其实挖地道这一部分。他们在洞里挖,那要买多少吨土呀?

  这一部影片对于我来说,触动挺大的。比如说十几分钟左右时,那个用白布包着头的中年人不畏日本人围堵,拉着大铜铃。21世纪了,也不再会有多少个这样不怕牺牲,为国而死的人了。

  地道战这种以人民智慧为基础的打法不仅把地道用得活灵活现,还是人们智慧的化身。也因此让日本人心慌。

  看完这部电影,我一再想着,是日本人太笨还是我们太聪明了?在迷惑洞那一段,一目了然,那明明一下子便可分辨出来的陷阱,为何一定要让人下去,如果说水攻无用,那毒气攻和火攻呢?用杭州话就是脑系撘牢了。地道战虽然设计巧妙,可也有缺点,比如,书上说“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那如果等了三五天,而且是在别村也给封死,那不就行啦!

  但是就算是这样,也不减地道战的威名。

  地道战观后感五年级(二):

  曾品翔

  地道战这个电影讲的是:地道战战法从晋察翼边区保定清苑的冉庄开始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渐形成了房连房,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地道战使原本无坚可守的翼中平原成为中国军民打击日本侵略军的重要作战区域。

  我觉得,这个地道最妙的就是“关起门来打狗,堵住笼子抓鸡”了,在下来的过道,有一个凸字型的通道,在通道的上方,有一块板子,板子是可以移动的,只要用板子堵住出口,再从另一个通道用一个锋利的东西从事前设好的小孔里刺过去,就能使对方死去,这真是太精妙了,让我不禁感叹到:“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还有一个想法,我觉得也很好,那个方法是这样的:将所有房屋的窗户、门、地堡、街垒,都用砖堵起来,这样就可以利用防上防下的交叉火力击溃敌人。日本人来的时候叫他们躲没法躲,藏没法藏,敌人的大炮也就使不上劲,这样就能充分的发挥土枪、土炮、手榴弹、地雷的长处,利用三通战术来打击敌人的短处。敌人在明处,我们在暗处,虽然敌人有现代化的武器,但是我们有高度革命觉悟的人民群众,双方都有优势,也有自己的打法,在敌人打我们时,叫他打不到,摸不着,我打敌人时,就要打到他,打中他,我打的到你时,我就要打到你,我打不到你时,也不让你打到我,这也让我感叹到:“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那一次次的枪声,炮响,到现在还在我心里回响,激荡,我再次感叹到:“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地道战观后感五年级(三):

  马超

  我看完了地道战有很多话想对大家说,下面,就让大家来听一听我的感受吧!

  那是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老大爷离开家去巡逻。结果,一群日本鬼子进攻了村子,大爷在死的时候把村子的大钟敲响了。后来,八路军和民兵一起抗日,在地道里既能进攻又能防守。最后,大家一起把日本鬼子赶出了村子,大家一起在大声的欢呼。

  我在看完了这部黑白电影之后,我就给大家说一下我看完这部电影的感受。我想赞叹村子里的那个老大爷,他努力把大钟敲响了,敌人朝他放了几枪,他还在那里敲。最后,老大爷将仅有的一颗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了。

  中国人真的很坚强啊!

  地道战观后感五年级(四):

  鄢文昊

  今天中午,我们在学校里观看了电影《地道战》。这是一部由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老电影,还是黑白图片的,画面也不够清晰。虽然电影很老,可是很有趣,我们看得热血沸腾。

  电影《地道战》主要讲了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灵活地运用地道与日本人抗争的故事。在电影中,一开始,地道只是为了躲避日本人的扫荡,后来,经过冀中人民不断地改进,地道慢慢成了抗日的根据地。

  我觉得冀中人民修建的地道充满了智慧。地道有很多个口子,方便大家随时进出。口子造得很隐蔽,有的在土灶下,有的在床下,还有的在马槽里……真是想都想不到。

  地道里面上上下下,错综复杂,跟迷宫一样。日本人想破坏地道,向里面灌水、扔烟雾弹,但是地道里面有隔板,把隔板盖上,堆上土,就能够把水、烟雾隔绝,水还会被导到枯井暗沟里去。就算有很多日本鬼子进村,在复杂的地道里,他们绕也绕不清,最后都中了机关死了。

  看《地道战》真是太过瘾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将日本人打得落花流水,粉碎了他们的囚笼政策。

  地道战观后感五年级(五):

  倪蓁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冀中的地道战》。回来后,我们全家一起观看了1965年拍摄的这部电影《地道战》。

  这部影片讲述的背景是1942年的冀中平原,正值抗日战争中后期鬼子大扫荡期间,河北高家庄村的村民高传宝在经历丧父之痛后带领村民们改良地道,最终大败鬼子的故事。这部电影虽是略显夸张的黑白老片,但我们一家看的还是激动万分,连新入家门的小猫都看得津津有味呢!

  片中我最喜欢的角色是高传宝的父亲,高家庄村的党支部书记高老忠。他秉承着老村长的遗志,带领村民们开挖地道,与敌人斗智斗勇,并从毛泽东《论持久战》等书籍中寻找打败敌人的方法。他还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敲响警钟提醒村民们鬼子来扫荡了。最后村民们多半活了下来,而他却与鬼子们同归于尽。我非常敬佩他这种视死如归、无所畏惧的精神。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从中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要在困难来临时充分做好准备,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随机应变。电影中高家庄村的村民们在鬼子进攻之前就早早地做好了抵御鬼子的准备,所以他们才能在鬼子真正来的时候将他们一网打尽。而正是高传宝在失败中总结经验,细致观察,随机应变,才打败了鬼子派来侦查地道的特务。我们在学习中也应该这样,平时多积累题目,才能在真正做题的时候找出与难题类似的题并将难题解决。当题目不合常理的时候要多往其它方面去想,不要老往一条死胡同里钻。

  正想得出神,爸爸突然说:“你知道吗?我小时候在农村,村口广场上就放映过这部电影。”这下我一下子来了兴趣,连忙向爸爸打听当时的情景。爸爸告诉我,他们一帮调皮的小伙伴经常看电影的时候偷偷地绕到幕布后面爬上草垛去看,这样看到的画面是反的,他们觉得有趣极了。可大人们不这么想。他们的人影在幕布后面若隐若现,让大家看电影都不得安生。所以只要他们一这样做,那一顿骂就在不远处向他们招手了。爸爸还告诉我,经常在放电影的那段时间,他们玩抓人游戏时都要分配山田跟高传宝两个角色。分到山田这个角色的小朋友就惨了,所有人都会去抓他,抓到了总要把他按在地上一顿镇压。当然啦,尽兴之余回家免不了被赏一顿“毛栗子”。

  最后,爸爸感慨地说道:“现在看这些电影,过于夸张的语言、表情,粗糙的画面有些难以接受,而小时候看,却完全沉浸在紧张的情节和人物的壮举里。”

  我忽然想到一句话:“小时候叹喟魔术的神奇,长大后迫不及待地揭穿所有谜底”。不同年龄、不同时代的人看这部电影,都有许多不同的感受。有时长辈们的回忆,正是我们寻找历史的钥匙。

  地道战观后感五年级(六):

  吴宇翔

  1942到1944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发起了“扫荡”,还修筑了封锁沟和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创造了新的战斗方式——地道战。

  人们挖地道的速度比较快,挖满一个篮子,用扔下来的绳子缠住,让上面的人往上拉,就这样,日复一日,一条条地道就建好了。初战时,地道被敌人给破坏,但是乡亲们吸取教训,不放弃,修成了一条条神奇的地道,可以防住敌人的水攻、火攻、毒攻,而且家家相通,最终地道成了日本人死亡的天地。

  电影中最让感动的是老钟叔,这一天,鬼子快要打到村子时,被老钟叔发现,他奋不顾身地去敲响警钟,告诉村民们做好准备,被鬼子一枪射中了,老钟叔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拿起手榴弹朝鬼子扔去,“啪”的—声……,老钟叔牺牲了,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掉了下来,我对日本侵略者的侵略行径感到无比痛恨;对老钟叔的的爱国精神无比敬佩。

  电影中最让我敬佩的是高家村的人民团结一心,集中所有人的智慧与力量,勇敢地打败了比自己强大的敌人。他们这种团结、机智与勇敢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作为零零后的我们,我们生活在没有硝烟的和平年代,我们要不忘初心,铭记历史,更要努力学好本领。我不禁再一次唱到:“少年强,则国强……”

Copyright © 2008 www.zwg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好作文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17000724号-7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