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会小故事(精选28篇)

晨会小故事(精选28篇)
时间:2025-05-20 10:57

  晨会小故事(一):

  摔碎的牛奶瓶

  十几岁的桑德斯经常为很多事情发愁。他常常为自我犯过的错误自怨自艾;交完考试卷以后,常常会半夜里睡不着,害怕没有考及格。他总是想那些做过的事,期望当初没有这样做;总是回想那些说过的话,后悔当初没有将话说得更好。

  一天早上,全班到了科学实验室。教师保罗·布兰德威尔博士把一瓶牛奶放在桌子边上。大家都坐了下来,望着那瓶牛奶,不明白它和这堂生理卫生课有什么关系。

  过了一会,保罗·布兰德威尔博士突然站了起来,一巴掌把那牛奶瓶打碎在水槽里,同时大声叫道:“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然后他叫所有的人都到水槽旁边,好好地看看那瓶打翻的牛奶。

  “好好地看一看,”他对大家说,“我期望大家能一辈子记住这一课,这瓶牛奶已经没有了–你们能够看到它都漏光了,无论你怎样着急,怎样抱怨,都没有办法再救回一滴。只要先用一点思想,先加以预防,那瓶牛奶就能够保住。可是此刻已经太迟了,我们此刻所能做到的,只是把它忘掉,丢开这件事情,只注意下一件事。”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进取的去应对下一件事情。

  晨会小故事(二):

  曲突徒薪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作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终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并没有请当初提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日也不用准备筵席,并且没有火灾的损失,此刻论功行赏,原先给你提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提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预防重于治疗,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

  晨会小故事(三):

  改变

  澳大利亚有一条商业步行街,奥斯汀在那里经营着一家颇具规模的化妆品专卖店。由于那里人流量大,他的生意一向不错。可是半年后,这条街上突然冒出了几家化妆品店,这让奥斯汀的生意大受影响。

  一天上班前,奥斯汀遇到了正在店门前打扫卫生的保洁员苏菲。由于地砖之间的空隙稍大,一些纸屑、食品碎末等垃圾都嵌在缝隙里,打扫的时候很费劲,苏菲看到奥斯汀走过来,就对他说:“老板,能不能把这些地砖重新铺一下?”奥斯汀正为商店惨淡经营发愁呢,没好气地说:“我没有那笔钱做这些,如今来买东西的顾客那么少,即使铺好了能怎样?”苏菲一本正经地说:“我告诉你一个好主意,没准儿还能把顾客给引来呢。”听了苏菲的提议,奥斯汀立刻采取了行动。

  于是,他把通往商店门口的行人过道全部换上彩色的地砖,只是这些地砖不在一个平面上,挨着商店门口的这边要比另一边低上5厘米,从街边到商店一块比一块低。

  经过一番改造后,商店的顾客一天比一天多。原先,微微倾斜的地砖,使过往的行人毫无察觉,走着走着就来到了商店的门口,顺理成章地走进商店,既然进去了,看到门类齐全、质量可靠的化妆品,就很少空着手出来。

  我们常常抱怨生意不好做,甚至将此现象归结于许许多多的客观原因,但殊不知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我们总是喜欢等待,期待着会越来越好,我们习惯于将自我的命运交给上天,确错失了自我救赎的机会。

  做生意,要学会分析每一种细节,并努力将它做好,有时候我们改变了只是一点点的东西,而它恰好迎合了消费者的心理,那你的生意就会越来越好,这样的道理好像很多人都懂,但真正认真去做的又有多少人呢?

  晨会小故事(四):

  热爱自我的工作

  部落中有一位老人,他正悠闲地坐在一棵大树下头,一边乘凉,一边编织着草帽,编完的草帽他会放在身前一字排开,供游客们挑选购买。

  他编织的草帽造型十分别致,并且颜色的搭配也十分巧妙,能够称得上是巧夺天工了,游客们纷纷驻足购买。这时候一位精明的商人看到了老人编织的草帽,他脑袋里立刻盘算开了,他想:这样精美的草帽如果运到美国去,我敢保证必须卖个好价钱,至少能够获得十倍的利润吧。想到那里,他不由激动地对老人说:“朋友,这种草帽多少钱一顶呀。”“十块钱一顶。”老人冲他微笑了一下,继续编织着草帽,他那种闲适的神态,真的让人感觉他不是在工作,而是在享受一种美妙的心境。

  “天哪,如果我买10万顶草帽回到国内去销售的话,我必须会发大财的。”商人欣喜若狂,不由得为自我的经商天才而沾沾自喜。于是商人对老人说:“假如我在你那里订做1万顶草帽的话,你每顶草帽给我优惠多少钱呀”他本来以为老人必须会高兴万分,可没想到老人却皱着眉头说:“这样的话啊,那就要20元一顶了。”要每顶20元,这是他从商以来闻所未闻的事情呀。“为什么”商人冲着老人大叫。老人讲出了他的道理:“在这棵大树下没有负担地编织草帽,对我来说是种享受,可如果要我编1万顶一模一样的草帽,我就不得不夜以继日地工作,不仅仅疲惫劳累,还成了精神负担。难道你不该多付我些钱吗”

  感悟:如老人所言,当工作不能成为一种享受而成为一种循环往复的单调,确实会令人感到乏味,然而我们还是不得不为了特定的利益而奔走劳累。但“你为了什么而工作”却是需要你我仔细思考的一个问题。仅有真正热爱工作的人,才是工作中真正幸福的人。

  晨会小故事(五):

  自救的台阶

  人们正要填一口枯井的时候,一头驴子掉到了井里。井很深,那头驴子又很老,人们想尽办法,也没能把驴子拉出来。尽管驴子哀怜地求救叫喊,无奈之下,人们还是决定埋了它。

  当第一铲泥土落在枯井里的时候,驴子叫得更响了,它显然明白了人们的意图。可是,当第二铲泥士落到井里的时候,驴子却出乎意料地安静了。人们发现,此后每铲泥士落到它背上的时候,驴子都在做一件惊人的事情:它努力抖落背上泥士,把它们踩在脚下,让自我登高一点。

  人们为断地把泥士往枯井里铲,驴子也就不停地抖落并把它们踩在脚下。就这样,驴子随着泥土的抖落不断登高,最终竟在人们惊奇的目光中,潇潇洒洒地走出了枯井。

  假如你此刻身处枯井,求救的哀鸣也许换来的只是埋葬你的泥土。可驴子教会了我们,走出绝境的秘诀是拼命抖落掉在身上的泥土,使之成为自救的台阶。

  晨会小故事(六):

  终于接到参加复试的通知,挂掉电话后我的心里多少有一点欣慰。在京奔波了一个多月,投出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该继续留在北京找工作。还好,努力没有白费,复试的电话给了我一线希望。

  第二天早晨,我踏上了拥挤的公共汽车,准时到达单位后,我被前台小姐带进了会议厅。过了一会,人事部的一位专员走了进来,身后跟随着另外两名参加复试的人。人事专员没有出什么题,她说,由于是私企,她只能做初步的预选,最终录用权还在老板手里。“由于老板忙,10点以后才能来,你们先等着不要着急。”说完,人事专员走了。对于这种场合,我早司空见惯,于是耐心等候。一刻钟后,公司有人送来茶水和香烟,为了缓和一下会议厅的冷清气氛,我们三个人点燃了香烟。

  中午时分,人事专员告诉我们,老板来了,我被安排在最后和老板见面。不知什么原因,前两位求职者不到5分钟就被送出公司,这令我提心吊胆。到了老板的办公室,我发现老板是一个满头白发的老者,见我进来,很客气地和我打声招呼,并顺手递给我一支香烟。我很想拒绝,想谎称自己不会抽烟,但我觉得还是诚实一点好,如果老板因为抽烟而拒绝录用我也认了,于是我大胆地接过老板的香烟,点燃后开始“吞云吐雾”。老板没有出什么古怪的题目,只是让我谈谈工作设想。我有条不紊地讲完后,老板做了肯定并指出了不足。“想知道前两个应聘的人为什么没被录用吗?”我没有吱声,只是惊讶地看着他。“我这辈子最烦别人说谎话,你们在会议厅都抽烟了,而他们两个人却说从来不抽烟,这样的人我怎么敢录用呀?诚实好说却难做,尤其关系到自身利益时!”我依然没有说话,只是为自己刚才的抽烟举动汗颜。

  如今,我在这家单位工作了一段时间,并得到了老板的赏识。最难得的是,在老板的帮助下,有着5年烟龄的我终于把烟戒掉了。在这里我只想说,找工作的朋友们,在关系到自己的利益时,一定要拿出勇气,做一个诚实的人,这样终究会有老板赏识你。

  晨会小故事(七):

  爱人之心

  这是发生在英国的一个真实故事。

  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底价8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了10万英镑。价钱还在不断攀升。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是的,要不是健康情形不行,他是不会卖掉这栋陪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的。

  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眼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好想买这栋住宅,可我仅有1万英镑。可是,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会让您依旧生活在那里,和我一齐喝茶,读报,散步,天天都快欢乐乐的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

  老人颔首微笑,把住宅以1万英镑的价钱卖给了他。

  完成梦想,不必须非得要冷酷地厮杀和欺诈,有时,只要你拥有一颗爱人之心就能够了。

  晨会小故事(八):

  要求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

  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先他忘了要火了。

  之后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

  最终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一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激,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晨会小故事(九):

  用人之道

  去过庙的人都明白,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一样的庙。

  弥勒佛热情欢乐,所以来的人十分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终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晨会小故事(十):

  学会与别人合作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怎样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我是博士啦!

  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样办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

  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能够走过去呢

  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明白这木桩的位置,所以能够踩着桩子过去。你怎样不问一声。

  学历代表过去,仅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尊重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一个好的团队,也应当是学习型的团队。

  晨会小故事(十一):

  不相信自我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

  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

  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向刳一支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我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比如把期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

  自我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我。

  晨会小故事(十二):

  所长无用

  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妻子擅长织白绢。他想迁到越国去。有人对他说:“你到越国去,必须会贫穷的。”“为什么”“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越国人习惯于赤足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习惯于披头散发。凭着你的长处,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这样,要使自我不贫穷,难道可能吗”

  一个人要发挥其专长,就必须适合社会环境需要。如果脱离社会环境的需要,其专长也就失去了价值。所以,我们要根据社会的需要,决定自我的行动,更好去发挥自我的专长。

  晨会小故事(十三):

  高考那年,我考了200分,而妈妈朋友的孩子考了680分,此时那个孩子去了重点大学,而我只能去打工,九年后,那孩子的妈妈向我和妈妈炫耀他儿子又应聘了一个月薪过万的项目经理…而我,却在想:该不该聘用他。

  感悟:献给所有成绩不好的孩子们:你,可以不读大学,但你,绝对不可以不拼搏。

  晨会小故事(十四):

  你的心态

  三个工人在建筑工地上砌墙。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工人悻悻地说:“没看到吗我在砌墙。”

  第二个人认真地回答:“我在建大楼”。

  第三个人欢乐地回应:“我在建一座美丽的城市。”

  十年以后,第一个工人还在砌墙,第二个工人成了建筑工地的管理者,第三个工人则成了这个城市的领导者。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态度决定一切;用完美的心境感触生活!你手头的小工作其实正是大事业的开始,能否意识到这一点意味着你能否做成一项大事业。

  如果都像第一个人,愁苦地应对自我的工作,我想再好的工作也不会有什么成效;而同样平凡的工作,一样的看似简单重复,枯燥乏味,有人却能以欢乐的心境应对,在平凡中感知不平凡,在简单中构筑自我的梦想,我想又有什么样的困难不能够克服呢

  晨会小故事(十五):

  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会出现神迹,此时可以医治各种疾病。

  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的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回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

  这一句话被退伍的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此时我不就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就是要祈求他帮助我,叫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感悟:学习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纳失去的事实,不管人生的得与失,总就是要让自已的生命充满了亮丽与光彩,不再为过去掉泪,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晨会小故事(十六):

  河边的苹果

  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师傅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之后,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

  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过不了的河掉头而回,也是一种智慧。但真正的智慧还要在河边做一件事情:放飞思想的风筝,摘下一个苹果。历览古今,抱定这样一种生活信念的人,最终都实现了人生的突围和超越。

  晨会小故事(十七):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晨会小故事(十八):

  井底的驴

  一天,一个农民的驴子掉到了枯井里。那可怜的驴子在井里凄惨地叫了好几个钟头,农民在井口急得团团转,就是没办法把它救起来。最终,他断然认定:驴子已经老了,这口枯井也该填起来了,不值得花这么大的精力去救驴子。

  农民把所有的邻居都请来帮他填井。大家抓起铁锹,开始往井里填土。

  驴子很快就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起初,它只是在井里恐慌地大声哭叫。不一会儿,令大家都很不解的是,它居然安静下来。几锹土过后,农民最终忍不住朝井下看,眼前的情景让他惊呆了。

  每一锹砸到驴子背上的土,它都作了出人意料的处理:迅速地抖落下来,然后狠很地用脚踩紧。

  就这样,没过多久,驴子竟把自我升到了井口。它纵身跳了出来,快步跑开了。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惊诧不已。

  其实,生活也是如此。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会如尘土一般落到我们的头上,要想从这苦难的枯井里脱身逃出来,走向人生的成功与辉煌,办法仅有一个,那就是:将它们统统都抖落在地,重重地踩在脚下。因为,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每一个困难,每一次失败,其实都是人生历程中的一块垫脚石。

  晨会小故事(十九):

  断箭

  ----不相信自我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向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我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比如把期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

  温馨提示:自我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我。

  晨会小故事(二十):

  猫和猪的故事

  猫和猪是好朋友。一天猫掉进大坑,猪拿来绳子,猫叫猪把绳子扔下来,结果它整捆扔了下去。猫很郁闷的说:这样扔下来,怎样拉我上去猪说:不然怎样做猫说:你应当拉住一头绳子啊!猪就跳下去,拿了绳子的一头,说:此刻能够了!猫哭了,哭得很幸福;

  一生中有的人不是很聪明,却值得你终生拥有的朋友。

  晨会小故事(二十一):

  烦恼人

  一个人被烦恼缠身,于是四处寻找解脱烦恼的秘诀。

  有一天,他来到一个山脚下,看见在一片绿草丛中,有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悠扬的横笛,逍遥自在。他走上前去问道:“你看起来很快活,能教给我解脱烦恼的方法吗”

  牧童说:“骑在牛背上,笛子一吹,什么烦恼也没有了。”

  他试了试,却无济于事。于是,又开始继续寻找。

  不久,他来到一个山洞里,看见有一个老人独坐在洞中,面带满足的微笑。

  他深深鞠了一个躬,向老人说明来意。老人问道:“这么说你是来寻求解脱的”

  他说:“是的!恳请不吝赐教。”

  老人笑着问:“有谁捆住你了吗”

  “……没有。”

  “既然没有人捆住你,何谈解脱呢”

  他蓦然醒悟。

  由于我们的心态没有调整好,烦恼也就一个跟着一个而来,实际上,大多数烦恼都是无中生有。把心态调整好,问题会变得很简单,烦恼也就不驱而散。

  晨会小故事(二十二):

  系鞋带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

  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事松开,能够经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

  “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必须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进取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能够下一次再说啊。”

  人,一个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点,才是真正的人才。

  晨会小故事(二十三):

  救人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那儿。他顾不上多想,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尘土,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我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

  在帮忙别人的同时也帮忙了自我!

  晨会小故事(二十四):

  站起来

  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孩子苦恼,因为他的孩子已经十五六岁了,可是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于是,父亲去拜访一位禅师,请他训练自我的孩子。

  禅师说“你把孩子留在我那里,三个月后我必须能够把他训练成为真正的男人,可是在这三个月里,你不能来看他”父亲同意了。

  三个月后,父亲来看孩子。禅师安排孩子和一个空手道教练进行一场比赛,以展示这3个月的训练成果.

  教练一出手,孩子便应声倒地,他站起来继续迎接挑战,但立刻又被打倒,他就又站起来,这样来来回回一共16次。

  禅师问父亲“你觉得孩子的变得够不够男子气概?”

  父亲说“我简直羞愧死了,想不到我送他来那里受训三个月,看到的结果是他这么不经打,被人一打就倒”

  禅师说“我很遗憾,你只看到表面的东西,你有没有看到你儿子倒下去又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啊?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气概。”

  只要站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就是胜利。

  晨会小故事(二十五):

  出门

  古时候,有两个兄弟各自带着一只行李箱出远门。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将兄弟俩都压得喘可是气来。他们只好左手累了换右手,右手累了又换左手。忽然,大哥停了下来,在路边买了一根扁担,将两个行李箱一左一右挂在扁担上。他挑起两个箱子上路,反倒觉得简便了很多。

  在我们人生的大道上,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我们是不是都明白,在前进的道路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我铺路

  晨会小故事(二十六):

  付出大于得到

  A对B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B提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破公司必须要给它点颜色看看。可是你此刻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A问:为什么B说:“如果你此刻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当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我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挡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十分被动。”A觉得B说的十分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许多的忠实客户。再见面时B问A:“此刻是时机了,要跳赶快行动哦!”A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

  一个人的工作,仅有付出大于得到,让老板真正看到你的本事大于位置,才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替他创造更多利润。

  晨会小故事(二十七):

  热爱自我的工作

  部落中有一位老人,他正悠闲地坐在一棵大树下头,一边乘凉,一边编织着草帽,编完的草帽他会放在身前一字排开,供游客们挑选购买。他编织的草帽造型十分别致,并且颜色的搭配也十分巧妙,能够称得上是巧夺天工了,游客们纷纷驻足购买。

  这时候一位精明的商人看到了老人编织的草帽,他脑袋里立刻盘算开了,他想:这样精美的草帽如果运到美国去,我敢保证必须卖个好价钱,至少能够获得十倍的利润吧。

  想到那里,他不由激动地对老人说:“朋友,这种草帽多少钱一顶呀。”“十块钱一顶。”老人冲他微笑了一下,继续编织着草帽,他那种闲适的神态,真的让人感觉他不是在工作,而是在享受一种美妙的心境。

  “天哪,如果我买10万顶草帽回到国内去销售的话,我必须会发大财的。”商人欣喜若狂,不由得为自我的经商天才而沾沾自喜。

  于是商人对老人说:“假如我在你那里订做1万顶草帽的话,你每顶草帽给我优惠多少钱呀”

  他本来以为老人必须会高兴万分,可没想到老人却皱着眉头说:“这样的话啊,那就要20元一顶了。”

  要每顶20元,这是他从商以来闻所未闻的事情呀。“为什么”商人冲着老人大叫。老人讲出了他的道理:“在这棵大树下没有负担地编织草帽,对我来说是种享受,可如果要我编1万顶一模一样的草帽,我就不得不夜以继日地工作,不仅仅疲惫劳累,还成了精神负担。难道你不该多付我些钱吗”

  如老人所言,当工作不能成为一种享受而成为一种循环往复的单调,确实会令人感到乏味,然而我们还是不得不为了特定的利益而奔走劳累。但“你为了什么而工作”却是需要你我仔细思考的一个问题。仅有真正热爱工作的人,才是工作中真正幸福的人。

  晨会小故事(二十八):

  养牛之道

  我们旅行到乡间,看到一位老农把喂牛的草料铲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于是就问道:

  “老公公,你为什么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让它吃”

  老农说:“这种草草质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顾;可是我放到让它勉强可够得着的屋檐上,它会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个精光。

  人多半是生活在猜想和期盼中,如果你对自我的未来一览无遗,也许一切都会索然无味。

Copyright © 2008 www.zwg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好作文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17000724号-7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