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经典名句(一):
1、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2、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
3、愚者问于智者,智者与愚人说法。愚者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4、明心见性,直指本心。
5、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疑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
6、自见本性清静,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7、圣道幽通,言诠之所不逮;法身空寂,见闻之所不及。即文字语言,徒劳设施也。
8、有道者得,无心者通。
9、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
10、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识心见性,即悟大意。
11、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12、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13、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真常寂灭乐,涅槃相如是。
14、见自性清静,自修自作法身,自行佛行,自成佛道。
15、明与无明,凡夫见智者了达,共性无二,无二之性,既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圣贤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16、乘是行义,不在口争。
17、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18、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
19、汝若心迷不见,问善知识觅路;汝若心悟,即自见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却来问吾见与不见,吾见自知,岂代汝迷?汝若自见,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见,乃问吾见与不见?
六祖坛经经典名句要义(二):
1、自性无非.无乱.无痴.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
2、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华情已,菩萨果自成。
3、随其心静,则佛土净。
4、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5、何为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6、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7、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8、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无不有,故知万法本因人兴。一切万法,尽在自心中,何不从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
9、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
10、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
11、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12、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13、凡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其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
14、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15、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16、何为坐禅?……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17、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
18、迷途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19、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0、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21、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22、心起不净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23、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