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大型纪录片《我住江之头》观后感及启发(一):
近来媒体曝光吃野生保护动物事件,我深深感到人类的无知。
大家一定都知道,如果所有动物都死去了,人类也会灭亡。野生保护动物,就是这样一种濒临灭绝的种群,虽然现国家已采取,但仍有许多人屡屡再犯。不仅不对它们给予保护,甚至杀戳。“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丛林法则弱肉强食一点没错,可那又是另外一说。
野生保护动物真的那么好吃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那为什么那么多人喜爱吃,去吃呢?我觉得他们仅仅是因为孩子气的好奇和地方迷信。野生保护动物,人类不是不吃就活不下去呀!
大家一定都知道食物链,如果动物没了,我们就只能吃蔬菜水果,免疫力会下降。也就意味着疾病流行,人类大批死亡。注意,动物包括昆虫。没有昆虫授粉,地球上绝大部分植物会消失。因此,即使人类在疾病流行中有小部分幸存者,最终也会走向灭亡。不要以为,刚才我所写内容与我写的主题毫无关系。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动物被列为野生保护动物,这不仅仅是国家对动物的重视,也意味着濒临灭绝的动物越来越多。这不是杞人忧天,人类要有危机感了!
我的结尾很简单,但满含着我对我们人类的殷切期盼:保护野生保护动物,人人有责!
央视大型纪录片《我住江之头》观后感及启发(二):
在这世界上,有许多濒临绝种的动物,而它们面临的重重危机,多半是由人类所造成,例如:我们乱丢垃圾使河川受到污染、工厂以及汽机车所排放的废气使空气不再干净,为了开发和建设不断破坏山林。有时我在想,如果没有人类的存在,地球会不会变得更好呢?为了要弥补我们所污染的环境,并且要重视及提倡“保护生态”的观念。
由于生物不停的变少,陆陆续续出现了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团体,而这些集团不断倡导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因此,野生动物的生存权渐渐被重视,不过光靠这些热心人士的帮忙仍是杯水车薪,我们更应该从日常生活中落实,假如全世界的人每天都能随手关灯,至少可以救回一只可爱的北极熊;假如全世界的人都能减少塑胶的使用量,就有许多生物的肚子里面没有垃圾的存在;假如我们能减少废气的排放量,就可以使空气更为干净,不只保护动物,同时也是保护我们自己。
我们对于保护生态的观念应该推广到每一个角落,深植于人们的心中,无时无刻要懂得尊重生命,所有生命都是可贵的,我们无法即时扭转人们想要滥杀动物的想法,因为,有时关系到人们的生存与工作,但是,我们可以靠身体力行来改变别人想法,来落实保护生态的意义。
有时,我们应该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那些因人类而丧生的动物,他们临死前的哀嚎,正是他们的求救讯号,他们也是生物,同时也是一个个宝贵的生命,我们并不能因为自认为高等,而残害其它的生命。
央视大型纪录片《我住江之头》观后感及启发(三):
今天,我读了一篇古文,名为《好沤鸟者》。
这篇古文写了一个渔夫,每天早晨去,便有成千上万的沤鸟伴随他,与他游玩。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画面。但之后这个渔夫的父亲叫他去捉拿这些沤鸟,后来这些沤鸟在天空中迟迟也不落下,这种悲剧成了这篇的结局。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万物都有一个在生物链上的位置,我们人类更应该遵守这种规律。
其实还有许多这样的故事,一只大海鸟飞落在鲁国都城的城郊,鲁侯叫人抓了起来,十分高兴,以为是神鸟天降。于是把它养在庙堂里,每天演奏宫廷的音乐给它听,准备丰盛的精美的肉食给它吃。我们可以想象那时鲁侯脸上满意的表情。他喜欢这只鸟,把它从天空中囚禁在了庙堂中。可天空是它的一切,大鸟于是就忧惧紧张,头昏目眩,一块肉也不想吃,一口水也不想喝,三天后就死掉了。
不按鸟的生活习惯去喂养,它怎么会不死呢!万物都有自己的习性,我们应该遵守这种规律性,不然会好心办坏事。其实我们不仅仅要保护环境,保护生灵,也要想怎么才能使这些大自然的精灵永远繁衍下去。
一条柠檬鲨对着镜头“露出微笑”的大特写从两万多张照片中脱颖而出,一举获得国际最佳自然摄影大奖海洋组冠军。这照片是一位54岁的男士的作品,他拍摄的这幅作品纯属偶然。他说:“我从没想过会拍到这样一张绝妙的照片,当时这条鲨鱼跟我的相机距离只有几十厘米。虽然从这张相片看来,它正在微笑,但其实它刚张开口捕鱼,正在把嘴合上……但在面对我的镜头的一瞬间,令人惊奇的表情出现了。我从来没见过鲨鱼有这种表情的。”
抛开这张照片拍摄的背景,我们善意的揣测,在动物世界里也有温情存在,它们也像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或许他们渴望与人类的交流,人与大自然本应该十分和谐。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古国,保护动物的意识从古就有。比起古人来,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我们依然有许多人,连古人的保护意识也不如。
现在人们更应该要有保护动物的意识。社会需要更多地进行增加保护动物意识的行动,学校要让青少年更加懂得保护动物的重要性,让人类与这大自然精灵谐为一体。